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福州老建筑百科 - 回溯千载历史,重建福州记忆>> 百科分类 >> 术语、概念

该分类下有3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"术语、概念" 分类下的词条

杠梁
编辑:3次 | 浏览:12093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7-04 16:28

摘要: 福州地区常见的横撑减柱造结构的组成构件之一。[阅读全文:]

横撑减柱造
编辑:5次 | 浏览:10659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7-04 14:05

摘要: 福州地区穿斗式减柱造做法的结构。也即粗大的横向内额,横断面为圆形。常见于宗祠、庙宇等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内部,也用在高等级民居厅堂内和檐下。一根粗长的横向杠梁,架在两侧立柱上,在杠梁上面再架设纵向插梁,插梁[阅读全文:]

进屏厅
编辑:2次 | 浏览:11720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7-04 13:46

摘要: 福州民居术语。太师壁两边为通向后轩的门,如果往后轩的两侧门退后一个步架,上面做灰板壁,与太师壁形成一个“凹”字形的,这种结构就称为进屏厅。[阅读全文:]

太师壁
编辑:14次 | 浏览:14546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3-30 14:13

摘要: 福建民居术语。在福州,其位置在正厅支撑中央脊檩的柱子(栋柱)后方一个柱位,在两金柱(后大充)间立两根屏柱,在屏柱间做木质插屏,这块插屏即为太师壁,其上做出联拱弯枋、一斗三升的“看架”。“太师”一词,有说[阅读全文:]

轩廊
编辑:3次 | 浏览:13116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3-31 22:02

摘要: 在福州地区也称作“出游廊”。也就是建筑的檐柱之后不做成封闭空间,而是和金柱之间做成开敞的走廊,即为轩廊。在福州,轩廊有两种顶,一种是弧形的卷棚顶,要做弧形的卷棚椽;一种则是屋顶的一部分即斜顶,不需要另作[阅读全文:]

灰板壁
编辑:0次 | 浏览:12333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7-04 14:15

摘要: 福州民居术语,也即起源甚古老的木骨泥墙。在福州多用竹篾、苇条或者柳条编成席状骨架,上敷灰泥,就成为轻薄的空间分割材料,多用于室内分隔,如正厅和厢房之间。[阅读全文:]

拜亭
编辑:0次 | 浏览:12083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7-04 13:50

摘要: 拜亭是庙宇、宗祠里大殿之前的卷棚顶轩廊式样建筑或者带有藻井的建筑,其上可能是独立的歇山顶,空间较大,方便祭祀活动。[阅读全文:]

牌楼门
编辑:1次 | 浏览:10719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4-01 10:56

摘要: 福州庙宇的门墙常常会做成形同徽派建筑马头墙的曲尺型,中央高而两侧一级级降低,形如牌楼,即为牌楼门。门洞常为石砌。[阅读全文:]

走马楼
编辑:1次 | 浏览:18119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4-01 10:29

摘要: 民居里楼上的走廊就称为走马楼。若在庙宇两厢,则也可以成为走楼或者酒楼。因为在旧时男女有别,庙里做戏时候,女眷和孩子都在楼上看戏喝酒,故名。[阅读全文:]

环廊
编辑:0次 | 浏览:10342次 词条创建者:红衣棒糖人     创建时间:04-01 10:15

摘要: 在庙宇建筑中,连接大殿和前殿(或牌楼门等)的两侧走廊成为环廊。若环廊建成两层则成为走马楼。[阅读全文:]

 共36条 ‹‹1234›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