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
按字母顺序浏览:

搜索“TAG:登记”找到相关内容500篇,用时0.091707秒     

胪雷甘泉寺
编辑:2次 | 浏览:12548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07 17:52

摘要:该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浦道街60号,始建于北宋,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7)重修。南偏西80度,占地500多平方米。由大殿、观音阁和前后庭院组成。大门内有拜亭,两边厢房分别为祖师堂、西归堂,中间为大雄宝殿。大殿封火山墙,双坡顶,穿斗式木构架,面阔五间,进深七柱,寺内保存有一座清光绪三十二年重修碑。[阅读全文]

北禅寺
编辑:4次 | 浏览:20150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07 17:51

摘要: 位于福州北郊五凤村,始建于唐代,宋李纲重建,清郑开二复建。坐西向东,占地600多平方米。由大殿、披榭、天井、厢房组成。大殿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穿斗式木构架,双坡山墙两侧设风火墙,保存较好。[阅读全文]

杜园灵山寺
编辑:2次 | 浏览:15866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02-06 23:46

摘要:灵山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杜园村磨石山,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,清乾隆、嘉庆、光绪年间重修,20世纪80年代初重修。占地946平方米,坐向西南。由大殿、厢房、配殿等组成。大殿面阔三间,进深五柱,穿斗式木构架,双坡顶。鞍式封火墙。1987年增建观音楼,近期又有修缮。寺内有四洲佛石造像和浮雕龙造像等遗物。[阅读全文]

春记茶行旧址
编辑:13次 | 浏览:31207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2-07 00:00

摘要:春记茶行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临江街道信平社区共和路22-24号,始建于清光绪年间,为泛船浦日商春记茶行(由时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林春树开设)所建,占地面积404平方米,坐北朝南。砖木结构老式厂房。1905年起,由革命党人林前铭商借“日商”的春记茶行,秘密设立革命社团领导人聚议所。[阅读全文]

法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
编辑:71次 | 浏览:138215次 词条创建者:EdDuck     创建时间:11-30 03:27

摘要: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3号,始建于清末,为三层(含一层地下室)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券廊式建筑,南北两侧均带有门楼。建筑总占地面积约437.86平方米,长18.514米,宽23.65米,高11.356米。清光绪七年(1881),法领事布得兰(Cte.de Pourtalè-Gorgier)委托多明我会李宏治主教在天安铺租地,次年开工建设。1898-1905年,法国著名诗人、剧作家和外交官高乐待(Paul Claudel,1868-1955,也译为保罗·克洛岱尔)曾在此居住、办公。除此之外,本建筑还曾作为天主教多明我会主教公署、美孚洋行、中国救济总署福州分署、齐鲁大学医学院、婴德小修院等使用。1966年后,转为仓山区环卫所及民居。现为天主教徒住宅及仓山区消毒队使用。[阅读全文]

真神堂
编辑:8次 | 浏览:28383次 词条创建者:EdDuck     创建时间:11-30 02:51

摘要:真神堂是中国福州第一座新教教堂,也是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差会在东亚的第一座教堂。该堂兴建于清咸丰六年(1856年),于同年8月3日建成,比福州天安堂稍早,由麦利和牧师主持建立。遗址位于台江区茶亭街661号。[阅读全文]

杏花天
编辑:7次 | 浏览:18829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1-29 11:10

摘要:位于状元弄15号,坐北朝南,前后两进,大门东开,后门直下星安河。为民国时期中平路著名的声色场所之一。[阅读全文]

上杭路张氏祠堂
编辑:1次 | 浏览:16471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1-29 11:07

摘要:上杭路张氏祠堂位于上杭路170、172号,坐西北朝东南,主落临街开左右两门,两侧各有两路花厅,总面宽五开间,总进深三落透后,背靠大庙山,西临浦城会馆。[阅读全文]

基督教青年会大楼
编辑:30次 | 浏览:70322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27 13:36

摘要: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为福州近代最早、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,建于1915年,推测为协和建筑部设计。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,前楼三层,后楼四层,中间天井相隔。现已改造,仍名“青年会”,内部多为餐饮、娱乐商铺。[阅读全文]

竹屿坊兜桥
编辑:7次 | 浏览:13318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26 10:27

摘要:坊兜桥为东西走向,石构平梁建筑,全长6.95米,面宽2.7米,高约3米,原为单孔,由四条石梁组成桥面。[阅读全文]

寻珍女子初级中学教学楼
编辑:15次 | 浏览:91120次 词条创建者:ahaofz     创建时间:11-23 20:22

摘要: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福建师大附中校内,原为私立寻珍女子初级中学教学楼,建于1926年左右;为前后两层、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,殖民地券廊式风格。1996年8月师大附中拆除建设综合楼,现校内留有《寻珍楼记》[阅读全文]

马高爱医院
编辑:23次 | 浏览:94535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16 23:35

摘要:马高爱医院(Magaw Memorial Hospital)是福建协和医院的前身之一,原址位于仓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(现福建师范大学校部)的东侧,原为西式倒“凹”字三层红砖木构建筑,占地840平方米。医院[阅读全文]

元昌绸缎庄旧址
编辑:22次 | 浏览:61125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13 01:21

摘要:曾位于仓山区观井路139号,为福州最早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商业大楼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原为元昌绸缎庄,于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由商人郑英祺、林宏发创办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绸缎庄停业,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由罗勉侯购下(或租用)开办“国货第一商场”。后大楼归邮政局所有。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起为邮政储金汇业局。1949年后,一直为邮电系统使用;2005年,在南江滨路修建的过程中被拆毁,余有残墙一堵。拆毁前,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。[阅读全文]

观井腊味店
编辑:9次 | 浏览:45973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13 01:02

摘要:观井腊味店位于观井路31号,东依民国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福州分局,1957年前为私人布店,后转属福州肉制品厂。毁于南江滨大道的修建中。[阅读全文]

庸庐
编辑:10次 | 浏览:26361次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11-05 01:30

摘要:位于仓山区公园东路2号,建于民国时期,为一幢三层、砖木结构、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。原为华侨产业,1950年代房改期间为福建省政法干校占据,1970年代干校迁出,由房管安排住户;落实政策后腾退返还华侨。建筑占地面积257平方米,高9.8米,面阔四间,进深前后二间(前为居住,后为附属的厨卫等用房),有连廊。建筑带有院落,入口门楼匾额上“庸庐”灰塑尚存,但已严重破损。[阅读全文]

上杭路87、89号
编辑:5次 | 浏览:13621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20 23:27

摘要:位于上杭路东段、福州市工商联正对面。临街二层青砖封火墙,开门洞两处,上部开圆窗两处,并做灰塑壼边。内部为三开间民国二层楼,坐南朝北,前部做楼井。后部封火墙,过石门框为主座,明代建筑,面阔三间进深五柱,朝向与门头房相反,坐北朝南,一字屏门,前檐置轩廊。南侧封火墙开石门框,与汤房巷2号相通。[阅读全文]

中孚大药行
编辑:8次 | 浏览:27074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20 23:22

摘要: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05号。[阅读全文]

鼓岭力亨利别墅(古堡别墅)
编辑:20次 | 浏览:39738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20 22:52

摘要:位于晋安区鼓岭的三宝埕附近,紧邻宜夏村盘山公路,俗称“古堡别墅”。由美以美会(MEM)传教士柯志仁(H. R. Caldwell)兴建,后转售予传教士力亨利(Henry Veeze Lacy, 1886-1975)。建设时间应晚于1909年。二层石木结构西式建筑,二层带有外廊,中部有半圆形塔楼;门牌编号272(1919年后)。力亨利系力为廉(William H. Lacy之子),1909年受美以美会派遣来华;曾任福清融美中学堂(今福清三中前身)堂长、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布道使、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院长等职。1949年离开中国前往新加坡,1952年返回美国。本建筑系鼓岭历史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,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列为文物登记点。2008年,建筑现主人郭氏曾对该别墅进行修缮,原来的西式百叶木窗被改成普通的玻璃木窗,对建筑风貌造成一定影响。现为民宿“梅森古堡”。[阅读全文]

邓家骅故居(原址)
编辑:8次 | 浏览:24500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20 22:51

摘要:位于晋安区台江镇竹屿村,为近代海军名将、曾任“海筹”舰长的邓家骅的故居,占地约1200平方米。2013年晋安区公布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,未定级。2014年年初,建筑第一进遭“误拆”,损毁面积达一[阅读全文]

福州协和医院
编辑:12次 | 浏览:73185次 词条创建者:下九流     创建时间:10-03 22:43

摘要:位于鼓楼区新权路29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,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(英文名为Foochow Christian Union Hospital ,又名Willis F. Pierce Memorial Hospital)。医院由1860年(清咸丰十年)美部会创办的“圣教医院”和1899年(清光绪二十五年)美以美会创办的“马高爱医院”及基督教协和医院合并而成,以福州圣教医院之所在地为协和医院院址,于1935年1月将圣教医院之屋宇拆去,同年10月订立建筑协和医院新校舍之契约。新建大楼由协和建筑部范哲明、林缉西等设计,于1936年6月奠基,1937年8月竣工。因采用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,故俗称为“红楼”。协和医院大楼建成时,是当时省内设备最先进的病房大楼,楼内地面分铺混凝土和水磨石两种,并在上面分别铺设木板和石头,防火防滑。楼内拥有当时极为先进的电梯、供水、供电、热水、暖气等设施,初期设病床120张;建筑配备了蒸汽管道,高压用来消毒和洗漱,低压用来取暖,为当时南方唯一有这种取暖功能的建筑。2013年8月,以“协和医院红砖楼”名义,公布为“福建省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”。[阅读全文]